关键词: 招教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杜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实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3.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5.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6.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区城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三、发展定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普惠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到2025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公民互补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以上,小学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初中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8%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巩固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特殊教育教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
五、重点任务
(一)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全覆盖。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构建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要优化区实验幼儿园、龙湖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二要积极推进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三要加强村居(社区)幼儿园建设,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村村幼儿园全覆盖;四要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子女“有园上、上好园”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增加学位供给,均衡配置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满足新高考课改需要,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4.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施,配置“双师型”教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成立由杜集中专、开渠中学、第八中学组成的杜集区高中阶段教育集团,试行职普融通改革工作。
5.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完善残疾学生就读服务体系,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零拒绝”。实行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以关爱“三残”学生为核心,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为重点,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二)加强学校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撤小并大、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布局原则,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增加学位供给,重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建设。
1.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遵循满足就近入园需求,按照安徽省幼儿园建设基本标准,新建幼儿园10所(含住宅小区配建园)。
2.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标准与要求,在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补齐短板弱项。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3所;改扩建学校(含九年一贯制)6所(杜集区实验小学、朔里实验小学、袁庄实验学校、石台实验学校、梧南学校、葛堂学校),新建学校(含九年一贯制)3所(淮北高岳九年一贯制学校、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安路初级中学)。新增义务教育学段学位7410个。
3. 普通高中教育。在高铁新区和朔西湖沉陷治理区,新建普通高中学校1所,36个班规模,可容纳学生1800名。
4. 中等职业教育。改扩建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使之满足于60亩校园面积、容纳学生1200名规模的办学条件。
5.实施60000平方米中小学运动场升级改造工程。
6.到2022年,基本完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任务。
(三)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补齐补足师资。教师队伍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多渠道补充各类教育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校用”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聘和购买社会服务补充学前教育教师240名,小学教师150名,初中教师50名,普通高中教师20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名;补充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医10名。二是要加强教师交流。按照教师无校籍管理意见要求,长效常态开展教师交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三是要强化培训提升素质。落实教师国培、省培计划,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智慧学校应用体系,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区域和校本资源库,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省级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要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实验室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章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深化教育课程改革,聚焦中考高考,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重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评价等各环节工作。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教师评聘制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层级制等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将传统艺术文化、戏曲文化引入课堂,在少儿戏曲、书法艺术、校园足球等特色的基础上,走内涵特色发展强校之路,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学之中,加强网络教育,自觉抵制和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人民幸福为已任,树立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二是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抵制校园欺凌,对有“问题”的未成年人,抓好矫治工作。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贵,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健全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实现杜集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2035年远景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区。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多元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支持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教育改革发展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以党内民主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建设和谐校园。
(二)保障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实现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实际收入不低于本区公务员水平。全面落实各项经费投入政策,确保教育经费预算按时足额到位。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从惠民性投入向基础性投入转变,在完善现有入学资助体系的同时,重点支持学校建设改造和内部设施设备配置,保障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教师人员经费和学校运转经费,保障按教师工资总额2%的标准预算教师培训经费和教育科研经费。加强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逐步推进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的制度化。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维护校园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在师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全区学校配齐配足保安人员,完善110联网及防盗报警系统,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校车配备和管理,把校车配置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经费预算项目,根据学校生源情况,高标准配置学生接送和活动用车,加强校车专职司机的配备和管理。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关心、维护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化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的宣传导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保障特殊群体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其随迁子女有序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学生帮扶制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外来困难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家庭、烈士家庭子女、社会福利院等公益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残疾儿童少年、少数民族子女等,使其顺利接受小学到高中的教育。
(五)创建文明校园。构建适应文明建设需要的新型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组织文化。加强校内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图书馆室等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活动平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人本化、生活化和科学化为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和德育资源共享平台。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突出抓好习惯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学生劳动、科技、艺术、体育、语言文字等素质培养和提高,拓展学生自由、个性发展空间。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